HI,下午好,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,公益非盈利机构
24小时服务热线: 4000-162-302
请扫码咨询

新媒易动态

NEWS CENTER

资源型项目的商业化变现。进一步讲,如何设计匹配的商业化产品来达成商业(变现)目标

2021-04-14

这几个跨行业的项目分别来自教育领域、媒体领域、企服领域。但其实遇到的问题却是一个普泛的行业问题,即资源型项目的商业化变现。进一步讲,如何设计匹配的商业化产品来达成商业(变现)目标。

我们知道,在常规的产品设计中,要想达到产品的商业目标,就要找到它的PMF,而在商业化变现中,PMF的寻找有什么不一样的逻辑?

首先说下PMF的概念:Product Market Fit的简写,是指产品和市场需求达到最佳契合点,满足用户需求且能够达到一定指标要求(比如达到一定的用户规模、营收规模、利润规模等),那么这款产品就符合PMF。

寻找PMF几乎是所有公司尤其是创业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。而从实践来看,在商业化变现中的寻找逻辑却跟传统市场侧驱动的PMF有很大不同。

01 商业化变现中的PMF差异

按照传统市场需求驱动的业务逻辑,我们寻找PMF的思路应该是这样:首先要得找到你的目标客户,分析他们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,你的产品能够给客户创造什么价值,如何设计一款MVP产品快速投放市场,反复验证迭代并最终找到PMF。

在过往的实践范畴,这套打法太好用了。尤其是在消费领域,几乎所有的品牌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,都以寻找PMF为核心目标,获得成功的品牌也很多,比如宝洁、玛氏、耐克等。放到互联网行业,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明星产品,莫不如是的都起源于一款MVP,并最终找到自己的PMF,比如QQ、微信、快手、抖音、Facebook等。

而在理论支撑范畴,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也完全契合了PMF的寻找逻辑。为什么这么讲,因为传统营销是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,本质就是需求洞察,通过设计产品,打造品牌,投放渠道,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。

基于用户消费逻辑建立的商业模式,这么多年来很少有所改变。而企业在寻找到PMF后,只需要通过持续放大品牌影响力,然后就可以正向控制渠道扩大销售,反向携销量压缩上游生产成本。

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,尤其是平台型企业的出现,一个非常显著的商业现象在这类掌握资源的企业出现了:商业增长的发力区从市场用户侧转移到了平台资源侧。

从跨领域、跨项目的角度看,这里所说的资源涵盖了流量资源、技术资源、数据资源、服务资源等可以进行挖掘变现的资源类型。从资源方来看,大点的比如腾讯、阿里巴巴、字节跳动、美团点评等,小点的资源方可以包括积累了优势资源的各个行业的企业,甚至包括了一些掌握独特资源的初创项目。
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?一切还是源于资源沉淀所带来的商业价值,使得企业可以比行业更优的获取商业利益。因此,在掌握资源的情况下,企业在设计商业化业务的思路就不一样了。

在掌握价值资源后,企业首先考虑的是,如何通过挖掘资源实现商业化变现,并重点解决变现规模与变现效率的问题。而不是通过市场需求找到匹配产品。商业化变现的本质是资源洞察。

总结来说,在商业化变现中,企业往往需要找到一款与资源契合的变现产品,而用户需求匹配也成为了商业化变现的一个配套动作,但不是唯一的设计起源。可以说,过往的PMF在这个环节需要优化思路。

02 商业化变现中的产品设计

如果从互联网商业化变现的角度,可能一些人会有一些比较偏激的想法,比如:当我有了流量,我随便卖点什么都能赚钱。或者,当我有了客户资源后,我随便卖给他们点什么都能赚钱。

其实这里面忽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:任何最终胜出的产品或者服务,一定是提供了对比当前行业更优的价值。这种价值可能是降低了行业成本,也可能是提高了行业效率,或者也可能是创造了更美好的体验。总结三组词就是:更低成本、更高效率、更好体验。

因此说,上面“随便卖”的想法属于“透支性消耗”,并没有创造“更优价值”;而作为掌握资源的企业来讲,这些规模化的价值资源(比如大数据)却很可能实现行业性的PMF优化,即能够驱动产生“更优价值”。

怎么来理解呢?我们再回到刚才提到的传统市场需求驱动的PMF寻找逻辑,作为供应方企业来讲,会持续的追求PMF,本质上就是在追求:更低成本、更高效率、更好体验,比如以下几个典型诉求:

第一、企业如何更高效率的找到目标消费者?第二、企业生产产品如何提升用户接受程度?第三、企业如何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产品体验?第四、企业生产的产品如何获得高效率增长?第五、企业如何有效控制成本与获得高利润?

这些问题几乎在各个行业都存在,但单体企业依靠自身资源却往往解决不了所有问题,或者要解决某些问题的成本很高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