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,下午好,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,公益非盈利机构
24小时服务热线: 4000-162-302
请扫码咨询

新媒易动态

NEWS CENTER

不同圈层流量聚合效应

2021-03-08

不同圈层流量聚合效应

各行各业流量顶层代表,标签分明,汇聚不同人群,在预算范围内将流量聚合效应拉到最大。

什么意思呢?

看过吐槽大会伙伴都知道,每期嘉宾都是各个圈子代表性人群;以2021年的吐槽大会来看,有《南方周末》主笔易立竞,有《十三邀》主创许知远,有说唱Rapper弹壳,有主播一姐薇娅,有相声达人阎鹤祥,有新生代硬糖少女陈卓璇,有老辈的回忆李若彤,有演员就位当红人气旺洋子,有娱乐明星张雨绮、张大大、大张伟等。找不同圈层的流量用户,ROI能做到最大。

几乎很少有同质化嘉宾及主咖,每一个人代表的是幕后千万粉丝,及自己圈层用户属性。

看硬糖少女的用户群体,可能不知道阎鹤祥是谁。

但是,因为吐槽大会这个产品,流量汇聚到聚合的流量池。让不同属性的用户群体齐聚一堂,从流量池角度来看,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。

与产品及用户定位吻合,作为喜剧脱口秀节目《吐槽大会》覆盖的人群是老少皆宜,不限于单一用户群体,而节目的流量交叉汇聚正好达到了该效果。

02 赛马机制让选手自运转

先来看前4季吐槽大会,选手嘉宾都是确定,按照时间线进行排列;到第5季游戏规则发生变化,从已知固定的安排,到未知分组,选择主咖,到淘汰嘉宾。

将已知变为未知,让平缓的单场TalkKing,变成场次与场次之间的竞技。

赛马机制,弱肉强食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,理念流传于阿里,产品运营过程中也是常用策略手段。

赛马机制,在产品设计及用户策略上有4点好处。


  1. 调动了嘉宾用户求胜欲:原本相对单一的互相吐槽,变成了竞技和带上团队比分,变向激发所有参与者全力以赴,快速促活参与嘉宾。
  2. 增加用户的未知感和猎奇心理:用户永远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,谁被淘汰虽然一直都是剧组设计好,但是顺应游戏规则走一遍,用户的参与感、未知感一步步被调动。
  3. 增加嘉宾用户沉没成本:此处用户,指台上参与嘉宾B端用户,当嘉宾参与竞技,一旦投入不会迅速离场,一旦进入状态,对之前付出格外珍惜,从而引发更多投入。
  4. 增加用户观众用户替换成本:此处用户,指台下投票观众C端用户。当用户全力关注某个主咖或嘉宾,自然随之追随节目,被其他喜剧节目替换的概率就降低。

03 冲突和未知调动用户猎奇心

话题,永远是新媒体时代离不开的梗。

之前流传一个观点,高级新媒体编辑创造话题,普通新媒体编辑跟风话题,二逼新媒体编辑转发转发转发。

吐槽大会在话题上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呢?


当然是炒作cp和谐音梗,自李雪琴和王建国的“雪国列车”cp爆红后,《脱口秀大会》成员开始了炒cp的热潮,成员们抱着不组白不组的心态,不管组cp的两人有没有cp感,都是先组起来起来再说。

王勉自嗨式吐槽陈卓璇,甚至连吐槽大会的主持人张绍刚,竟也开始了组cp,但他不是和成员组,而是表示要和嘉宾易立竞组cp,李诞为张绍刚和易立竞取名“刚易”。

创造话题,并得以疯传是一种能力。提高传播力的六个原则;这六个原则分别是社交货币、诱因、情绪、实用价值和故事;每当李雪琴上场,用户会情不自禁的起哄,总在期待CP的话题。

看过吐槽大会的伙伴,一定知道补刀环节。第5季新增流程,能让原来的赛马机制排名发生变化,制造冲突和未知。淘汰谁?怎么淘汰?

多了一些X因素让游戏体验多了可能性。

04 运用白熊效应心理法则

吐槽大会上,李诞多次不要说谐音梗,但是每次王建国总是不断爆梗,甚至其他嘉宾都蜂拥而至。为什么?这很符合白熊效应心理法则。

白熊效应,又称白象效应、反弹效应,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·魏格纳的一个实验。


相关推荐